前言
鏈格孢(Alternaria)是暗色絲孢菌中一類常見的真菌,廣泛分布于空氣、土壤和植物中,亦可在動物皮毛、結膜以及人體中發(fā)現(xiàn),為機會致病性真菌,主要發(fā)生于免疫功能低下以及外傷的個體,也可感染正常人群。當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鏈格孢感染后患者的臨床表現(xiàn)和治療方法,對輔助檢查方面研究甚少。本文報道一例由鏈格孢引起的皮膚真菌感染患者,患者體內(nèi)血清G試驗檢測呈陽性。
病例介紹
入院情況
患者男性,83歲,因“咳嗽咳痰,雙上肢均出現(xiàn)局部性皮膚水腫和水皰”入院。患者10年前被診斷為冠心病和骨質疏松癥。
診療經(jīng)過
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白細胞計數(shù)為8.43×109/L,高敏C反應蛋白73.06 mg/L,B型利鈉肽59.2 pg/mL,總蛋白50.1 g/L,前白蛋白30.7 g/L,尿素濃度13.35 mmol/L,肌酐152.4 μmol/L,肌酐清除率為31.3 ml/min?;颊叩难囵B(yǎng)、結核菌素試驗和γ干擾素釋放試驗均為陰性。胸部CT顯示兩肺間質性病變。
患者遵循醫(yī)囑通過頭孢噻肟、甲潑尼龍、白蛋白等進行對癥治療。10天后,患者肺部感染癥狀有所改善,但右上肢水皰明顯增多。調整抗菌藥物為頭孢哌酮/舒巴坦鈉,但水皰繼續(xù)增加(圖1a)。
吸取水皰液進行微生物培養(yǎng),涂片顯示大量真菌菌絲(圖1c),同時在SDA培養(yǎng)基上培養(yǎng)觀察到絲狀真菌生長,高度懷疑鏈格孢感染(圖1d、1e)。為了進一步確定真菌種屬,2天后再次進行了真菌培養(yǎng)得到相同的結果,且G試驗(丹娜生物)檢測水平>600 pg/mL,呈強陽性結果。通過基因測序對鏈格孢5個序列(ITS、ATPse、ACT、rpb2和tef1)聯(lián)合分析進行菌株鑒定,比對結果與鏈格孢高度一致。遂停用甲潑尼龍,開始伏立康唑治療。5天后,水皰消退(圖1b),患者癥狀改善出院。
隨訪情況
患者序貫口服伏立康唑,2周后隨訪,無復發(fā)。
圖1.a:患者上肢使用抗生素前水皰以單一或多種形式存在,且易融合在一起;內(nèi)容物為無色、微濁液體。b:伏立康唑治療后,水皰消退,取而代之的是褐色疤痕組織。c:提取水皰液,10% KOH,400倍顯微鏡下觀察菌絲呈淺綠色,頂部鈍圓,末端細長。d:28 ℃培養(yǎng)3 d后,SDA培養(yǎng)基生長的菌落呈圓形、灰綠色、邊緣規(guī)則、蓬松。e:400倍顯微鏡下觀察分生孢子呈淺褐色,倒棒狀,格子狀,縱橫分開,頂端有喙狀突起,呈長鏈或樹枝狀排列。
病例討論
G試驗為泛真菌檢測,對念珠菌病、曲霉病和耶氏肺孢子菌感染均有非常好的診斷性能,但很少有G試驗對鏈格孢感染診斷的研究報道。G試驗存在一些干擾因素,如使用白蛋白和某些抗生素等可能會引起G試驗出現(xiàn)假陽性結果。研究指出當患者在2天內(nèi)使用>30 g白蛋白時,對G試驗檢測結果的影響具有統(tǒng)計學意義,如果患者2天內(nèi)使用>30 g白蛋白時,若提高診斷閾值為203 pg/mL,此時有很好的診斷特異性(84.7%)。本例患者在G試驗前接受了靜脈注射白蛋白治療,但劑量為10 g/天,由于劑量不足,對G試驗產(chǎn)生的影響微乎其微。另一個可能的影響因素是頭孢噻肟的使用,研究表明,在正常輸注濃度下,頭孢噻肟可導致G試驗水平增加到153 pg/mL,但仍遠低于本病例G試驗的水平(>600 pg/mL),所以該結果可排除為假陽性結果。
該病例表明,G試驗可作為鏈格孢感染的輔助診斷指標,當臨床G試驗檢測呈陽性時,不排除鏈格孢感染的可能。